贵妇和银狐哪个智商高?
我奶奶以前养过一只银狐,很聪明。但是不知道贵妇的智商怎么样,因为我没有养过。 我来说说银狐吧! 首先,银狐的嗅觉灵敏,对于气味特别敏感。我奶奶养的银狐发现我偷吃后,在我进厨房之前就把吃的都叼走了;有一次我在客厅玩,突然闻到一股腥臭味儿(我特别喜欢猫狗等小动物,每次出去玩都会带上闻味的小布袋),于是我就找来了,打开袋子就闻到一股味儿……然后我就在我房间找到了正在拉屎的银狐!!!
其次,银狐很有个性。我奶奶家还有一只黄狗,每次吃饭都是人狗同食,然而银狐从来不吃主人给的食物,非要自己到食盆里舀饭吃,而且必须是他吃完饭后,你才能吃饭;如果他没有吃饱,你饭盆里的食物他一口都不吃,非得等你吃完饭再找你讨要,有时候真是拿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,因为他实在是太机灵了!
最后,银狐会偷东西。我奶奶家的门总是上着锁的,但是还是经常失窃,一开始我不知道是银狐干的,后来有一次我去开门,刚打开一条缝他就冲了过来,从我的两腿之间钻了过去,于是我发现了他的行径,从此给他取了一个外号“狐狸精”!
先抛给你一个结论:人类的直系祖先,很可能是被狐狸吃掉的……
狐狸在动物界以狡猾著称,其智商和情商是野外生存的重要助力,在远古时代已经如此了。
有研究表明,狐狸是为数不多的能跟踪且捕捉到蜗牛的动物,因为在追捕蜗牛时,它们会根据蜗牛的螺旋运动方向来选择转弯方向,以减少追赶所用时间。而蜗牛的螺旋运动方向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,85%以上的蜗牛属于右旋,所以85%以上被狐狸捕捉的蜗牛都是右旋的,也就是说,大部分左旋蜗牛免于被吃,从而可以放心大胆地繁衍生息,其后代继承螺旋运动方向后也不会轻易被捕食,长此以往,左旋蜗牛的数量会越来越多。事实上确有很多左旋蜗牛生存到了现代。所以,狐狸的趋利避害行为影响了蜗牛的进化轨迹。
在人类祖先与智人出现之前,至少有三代类人猿(古猿),它们在距今2000万~900万年前就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和使用石器。当时,灵长类动物被狐狸捕杀的事情不少见。法国南部就有个著名古生物学遗址,在距今1500万年前,这里是一片水草丰茂的湖滨,在湖心有一个小岛,许多灵长类因为没有天敌而在这里长期繁衍生息。当时岛上栖息着5种灵长类,分别是像猫那么大的“微猴”、像长臂猿般大小的“伊松鼠猴”和“布氏上猿”,像黑猩猩般大小的“戴氏大猿”和介于戴氏大猿与人类祖先之间、更接近人类的“拉玛古猿”,后两者被认为是人类的远祖。可是,这个灵长类天堂的宁静在距今1498万年前被打破了:突然有100多种大型陆生鸟类和无数鼠类集体灭绝,5种灵长类也被大量捕杀。导致这一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呢?科学家从堆积在湖床的3万多种脊椎动物骸骨上发现了线索:这里发现了近4000枚狐狸牙齿,约占所有动物牙齿的四分之一,另外还有其他食肉动物的骸骨。对动物骸骨损伤的分析表明,超过25%的灵长类头骨有被啃咬咬痕迹,而其他动物仅为8%~12%。
研究表明,罪魁祸首是一群生活在湖滨的狐族。它们被湖水阻隔,无法直接攻击岛上的灵长类,只能选择体积较小的水鸟和鼠类捕食,因为这些小动物无法躲避狐狸的追杀或渡水逃生,而且缺乏使用石块和棍棒的自卫能力。随着狐患越来越重,许多水鸟和鼠类不得不放弃这片湖滨,最后形成了灭绝。在消灭了岛上的水鸟和鼠类之后,狐族转向捕杀灵长类。那些比狐狸小得多的微猴、伊松鼠猴和布氏上猿的头颅骨上均有大量被啃咬的痕迹,说明它们都被大量捕杀了。
那些比狐狸大得多的拉玛古猿和戴氏大猿,头颅骨上也有大量被啃咬的痕迹,说明它们也惨遭不测。那么,这么大的灵长类难道不会反抗吗?其实它们也确实进行了反抗,因为不少狐颅上有被灵长类撞击的痕迹。但是,由于湖中的鼠类和水鸟被灭绝,这些大灵长类经常被迫到湖滨觅食,而这里却是狐狸的地盘,它们在湖滨遭遇狐狸的机会增加,在体力消耗很大时会遭到伏击。从残存的灵长类遗骨分析,它们几乎都是在体弱时被狐狸杀死的。当狐患达到顶点时,那些幸存下来的拉玛古猿和戴氏大猿会离开群岛,向北迁移到其他区域。在1.4万年后,狐患消退,有些灵长类又从北方返回群岛。这一过程又持续了1.2万年,狐患再次加重,迫使灵长类再次北迁。在3.5万年后的某个时候,狐患彻底消除了,灵长类才再次返回群岛。这些就是在古生物学遗址上为什么有5层灵长类化石,而其上下层却分别有大量狐骨和少量狐骨的原因。
由此可见,狐狸逼迫大猿离开适宜生存的群岛,是“促使其进化到更高级形式”的重要因素,在3万多年的时间里,这些被迫北迁的大猿的体力和